清研视点 – k8凯发(中国) – 北京清研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ymjo2o.com Fri, 03 Jan 2025 07:58:3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5.7.12 http://www.ymjo2o.com/wp-content/uploads/2021/06/2021062306205591.png 清研视点 – k8凯发(中国) – 北京清研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ymjo2o.com 32 32 《关于要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71 Fri, 03 Jan 2025 07:58:34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71 2024年,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要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该文件的发布,为开展老年阅读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不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阅读权益,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举措。

《意见》的总体要求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老服务,保障阅读权益。充分保障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享受阅读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无障碍阅读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鼓励老年人运用阅读所得丰富晚年生活,在自我提升、家庭教育、代际传承、权益保障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坚持城乡均衡,推进阅读普及。统筹推进城乡老年阅读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老年阅读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把老年人纳入全民阅读重点保障对象,针对不同阅读需求的老年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更好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多元参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老年阅读工作中的统筹作用,注重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老年阅读推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阅读的良好局面。积极培育和引导老年人文化消费需求,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推动老年阅读行动长效开展。

工作目标

到2027年,优质老年读物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纸质读物、数字终端的适老化水平有效提高,老年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老年阅读友好氛围更加浓厚;涌现出一批群众喜爱、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老年阅读品牌项目,培育出一批热心公益、素质过硬的老年阅读组织和辅助人才;广大老年读者数量明显增长,阅读质量显著提高,基本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意见》创新点

一是制度创新。《意见》是我国首个在全国层面对推进老年阅读工作做出的系统性部署的文件,持续强化全社会对老年阅读需求的重视力度,“不分年龄,人人共享”,为高质量开展老年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工作方向与抓手。

二是多措并举。《意见》共提出八项具体工作举措,包括丰富读书活动、培树读书品牌、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加强老年阅读辅助人才培养、推进老年阅读标准化建设与鼓励老年人学有所用,在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全方面、多角度完善老年阅读服务体系。

三是站位提升。《意见》要求,各地要推动把老年阅读行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促进对现有资源的统筹协调,切实保障老年人阅读必要条件。同时,《意见》鼓励老年人学以致用,再次强调了老年人价值,持续为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延续人口红利创造良好基础。

清研观点

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41.4%。研究预测,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我国老年人将平均已具备小学文化程度,还将普遍达到初中教育水平,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总体规模逼近峰值水平,其受过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

作为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多元。我国目前主要采取举办“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等专题活动、提升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适老化程度、加强老年阅读数字资源建设等方式,并辅以一定的群体调查,不断强化老年阅读服务,满足老年人群阅读需求。

但是,我国老年阅读市场亟待精细化发展,阅读氛围也待升级,整体而言,我国老年阅读资源供给和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已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是不相匹配的。

此次《意见》的出台,不仅是对我国老年群体结构与需求变化的有效应对,从供给、资源统筹、产出等多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扩大老年阅读参与,提升阅读体验,有助于深入保障老年福祉,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以小见大,关注和肯定老年人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求,助推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龄目标,彰显了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下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心和人文关怀。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部

图片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的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62 Mon, 30 Dec 2024 07:47:52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6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2月5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构建具有强大适应性和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城市,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一、《意见》出台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暴露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显著的短板待补,且城市发展正经历从追求数量与规模扩张到注重质量与结构优化,以及从依赖要素驱动到强调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型。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加快推进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且智能化的城市安全体系,还能显著提升城市的韧性。

《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具体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发展、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房屋建筑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以及推进数字家庭建设等关键任务。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精细感知、对城市面临风险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城市安全治理体系的精密构建。对于塑造在多变环境中适应与承受能力强劲、恢复迅速的韧性城市,强化城市人员、设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安全韧性,提升城市风险防控与治理能力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二、《意见》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意见》主要目标

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二)《意见》重点任务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安全隐患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推进“5G+车联网”发展,提升车路协同水平,满足智能交通需求。

智慧住区发展和数字家庭建设: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三、清研观点

首先,《意见》的出台能够大幅提升应对城市灾害风险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暴雨等)和人为灾害(如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等)。各种灾害等都与城市安全运行密切关联,出现在局部范围的单一灾害风险演变为蔓延整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危机事件、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大为提高。这些灾害不仅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成为应对这些灾害风险的必然选择。

其次,《意见》的出台反映了打造韧性城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都在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比如,美国强调建设一个安全韧性的国家,纽约发布《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计划;日本提出构筑“强大而有韧性的国土和经济社会”的总体目标,东京制定《东京都国土强韧化地域规划》。此外,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荷兰鹿特丹等也纷纷开展韧性城市建设,例如,2020年2月伦敦公布了首份完整的韧性战略——《伦敦城市韧性战略2020》。

再次,《意见》的出台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了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行业形态的创新发展,优化了供给体系的质量,进而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支持了城市产业升级和融合创新。以5G、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例,其让智慧城市与韧性城市之间产生了诸多结合之处,在提高城市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来源。

最后,《意见》的出台能够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管理韧性和空间韧性,可以提升城市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从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公共服务研究二部

图片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世界银行《Business Ready 2024》——公用事业服务数据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52 Fri, 27 Dec 2024 09:43:45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52 2023年5月,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正式启动,该项目名称为Business Ready(简称B-READY),通过针对每个经济体收集近1200个指标数据(来自约2000个数据点)评估全球商业和投资环境,希望能够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从而平衡工人、消费者、潜在新企业和自然环境的利益,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目的。2024至2026年,B-READY项目处于推出阶段,世界银行计划分三批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并按照年度形成《Business Ready 2024》、《Business Ready 2025》、《Business Ready 2026》三份评估报告,分别涵盖全球50、58、66个经济体。中国香港参加第一批经济体评价,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参加第二批经济体评价。随着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该项目将逐步完善流程及方法。本文将聚焦《Business Ready 2024》报告,对十大主题中的公用事业服务主题数据进行解读。

公用事业服务为每个企业提供运作所需的基本服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水和互联网服务支持企业运营,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公用事业服务不可靠、效率低下或成本高昂时,企业家在经营业务时可能会面临沉重的负担。

一、公用事业服务主题评分情况

1.十大主题排名

在十大主题中,公用事业服务主题表现较好,平均得分65.13,在十大主题中排名第二。企业准入(69.96分)、劳动就业(64.99分)分列第一、第三位。市场竞争、企业破产、税费缴纳三个主题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48.04分、49.99分以及53.50分。十大主题评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十大主题平均得分
来源:《BusinessReady2024》

2.三大支柱排名

如图2所示,各经济体支柱一监管框架得分普遍较高(平均得分65.52),支柱二公共服务普遍得分最低(平均得分49.73)。《BusinessReady2024》中提到:“相对于提供确保实际进步所需的公共服务,各经济体往往更擅长于制定规章以改善国内商业环境。简而言之,在执行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图2:十大主题服务水平差距
来源:《Business Ready 2024》

公用事业服务主题在支柱二公共服务(59.48)及支柱三运营效率(71.43)两方面排名都位列第二,较为领先,支柱一监管框架(64.48)排名第七,较为落后。得分绝对值来说,支柱三得分最高,支柱二得分最低,支柱一居中。与支柱二相比,支柱一得分普遍偏高。

表1:十大主题三大支柱得分及排名情况

3.经济体排名提升情况

与2020年DoingBusiness排名相比(共190经济体参评),公用事业服务主题前十名经济体中,提升幅度最大的经济体前三名分别为坦桑尼亚、越南和保加利亚,分别提升了136名、66名以及58名。首批参评的50个经济体中,斯洛伐克(86.42)、新加坡(81.76)以及保加利亚(81.10)位列公用事业服务主题的前三名,与2020年DoingBusiness排名(190个经济体)相比,分别提升44名、持平、提升58名。

表2:公用事业服务主题各经济体排名

4.区域排名前十占比

公用事业服务主题中,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得分表现优于其他区域。前十名经济体中,东亚和太平洋占3席,分别为新加坡(第2名)、越南(第4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8名),欧洲和中亚也占3席,分别为保加利亚(第3名)、马其顿(第6名)、克罗地亚(第10名)。

撒哈拉以南非洲参评经济体最多(14个),中东和北非以及南亚参评经济体最少(3个)。考虑参评经济体数量及闯入前十经济体数量情况,欧洲和中亚区域获评前十比率最高,为37.50%(参评8个,闯入前十3个),其次为经合组织高收入以及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前十占比均为33.33%。

斯洛伐克共和国(1)、新加坡(2)、保加利亚(3)、坦桑尼亚(5)、墨西哥(9)、摩洛哥(11)、尼泊尔(25)分列各自区域的第一名。

表3:公用事业服务主题按区域排名

5.水电网得分情况

公用事业服务主题涉及电力、供水和互联网服务三方面内容的评估。50个经济体得分情况显示,电力平均得分最高(70.44),互联网服务排名第二(63.42),水务排名第三(61.53)。互联网在第一支柱监管框架方面表现最好,电力在第二支柱公共服务及第三支柱运营效率方面均表现最好。

图3:公用事业服务主题水电网得分情况

二、清研观点

B-READY 2024公用事业服务主题关键结论

1.营商环境体现经济体的综合实力

在一个领域拥有有利商业环境的经济体在其他领域也往往表现良好。实施涵盖所有B-READY主题的全面改革议程对于推动整体商业格局的显著改善至关重要。

2.企业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适应性较强

在10个主题中,运营效率支柱的平均表现优于公共服务支柱,尤其是在商业地点、公用事业服务和税收等主题中,该支柱也超过了监管框架支柱。这些模式突显了企业在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环境中的适应性,表明它们可能已经开发了应对机制来驾驭各自的商业环境。

尽管企业在充满挑战的条件下表现出韧性,但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改善,它们有潜力蓬勃发展。这些改进还可以促进新来者的市场进入,这对于培养更具活力、创新性和多样化的商业环境至关重要。在解释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为运营效率指标提供投入的公司是从正规部门抽样的,不包括非常小或最近成立的公司。较大和较老的公司可能对薄弱的监管和公共服务环境不太敏感。

3.当前收入水平较低的经济体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预示着较大发展潜力

收入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也可以拥有较好的公用事业服务。稳健的商业环境可以存在于所有收入水平,尽管是在特定领域。越南、坦桑尼亚、摩洛哥、吉尔吉斯斯坦、加纳卢旺达是唯一一个在大多数主题(企业进入、企业所在地、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收、争议解决、市场竞争、企业破产)中出现在前五分之二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经济体,其次是多哥和越南,各出现在五个主题中。综合排名靠前的经济体拥有更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资料整理|k8凯发(中国)能源电力研究部

图片来源| k8凯发(中国)能源电力研究部/《Business Ready 2024》

]]>
解读《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 http://www.ymjo2o.com/?p=9739 Fri, 20 Dec 2024 07:42:24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39 2024年9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共10个部分,40条具体措施,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决策部署,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整体优化目标,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进落实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的要求,提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

《重点举措》特点

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重点举措》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当前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影响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谋划提出改革举措,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改革任务,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稳妥审慎推出新的创新举措;

三是坚持服务发展,把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四是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使各方面举措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增强政策融合整合效应。

《重点举措》主要内容

《重点举措》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提出了以下十个方面的新举措:

(一)加快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制度规则。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快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市场秩序制度以及“三品一特”制度。

(二)营造便利规范的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完善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退出制度,防范和打击虚假登记。

(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

(四)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市场行为,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大型企业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公示工作,提高智慧监管能力。

(五)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民生重点领域严格执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强化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执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

(六)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认真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深化计量和认证认可服务。

(七)筑牢安全底线。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严防严管药品安全风险,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强化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

(八)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高地作用,深化竞争领域制度型开放,发挥标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我国认证认可高水平对外开放。

(九)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支持引导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行风建设。

(十)保障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经营主体诉求反映机制,完善经营主体诉求研究解决机制,实施“三书一函”制度,鼓励各地探索创新。

清研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24年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

《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综合了市场监管领域各业务条线工作重点,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

法治思维

《重点举措》坚持立法先行,积极构建法治化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对完善登记管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重要制度做出了具有引领性、方向性的部署,以法治化手段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破除隐性壁垒,以公开透明的规则为经营主体提供合理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改革创新

《重点举措》持续推进市场准入退出规范化、便利化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创新监管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规则,探索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实现更大程度的制度型改革开放。

数字赋能

《重点举措》聚焦市场监管领域的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升级现有监管系统,加快建设各种新型监管平台,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监管赋能,探索实行远程监管、无感监管等智慧监管,实现市场监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总之,《重点举措》体现了市场监管总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全面布局,通过制度创新、执法规范、质量提升、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措施,期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清研成果

k8凯发(中国)在深入解析世界银行、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深入各地调研地方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色,融合科学严谨的工作体系与多年实战经验,先后为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及天津市、河南省、河北省下辖的市、区、县等营商环境牵头部门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工作赢得了高度认可。营商环境研究团队现有规模50余人,核心骨干毕业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9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团队60%以上人员深耕营商环境领域4年以上,专业经验丰富。k8凯发(中国)拥有一支多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团队,专业涵盖经济、金融、统计、法律、信息技术、电力、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综合性人才支撑,确保服务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实效性。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资源环境研究部

图片来源 | 网络

]]>
清研视点 | 深入解读《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 http://www.ymjo2o.com/?p=9737 Wed, 18 Dec 2024 08:27:18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37 2024年7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实施方案(试行)》,按照试点引路、分步实施的要求,先行开展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力争2025年全面启动实施。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是科学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科学选择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措施,有效盘活采矿废弃土地、促进煤矸石和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情况

2024年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动员部署暨技术培训视频会,重点介绍了目标任务、试点范围、技术路线、质量检查与审核、时间安排等内容。近日,山东、山西、安徽、湖南、宁夏等多个省份组织召开了省级采矿损害土地状况调查工作部署暨技术培训会,制定了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实施区域,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体目标

全面摸清全国采矿损毁土地(含挖损、压占、塌陷)现状和底数,建立采矿损毁土地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为盘活利用采矿废弃土地、分区分类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促进煤矸石和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总体任务

调查采矿损毁土地状况

调查采矿损毁土地的空间分布、范围面积、损毁及成因类型、生产状态、治理责任、废弃情况等。

建立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数据库

基于自然资源“一张图”,建立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数据库,并逐步完善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

工作内容和程序

以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矿业权管理、涉矿项目用地审批等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相关调查成果,查明采矿损毁土地现状,编制相关成果报告和图件,建立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数据库。

前期准备

实施方案制定:依据《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实施方案(试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省级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资料收集整理:收集整理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基础图件、采矿权管理数据(含采矿权范围矢量数据)、涉矿项目用地批复文件(含涉矿项目用地矢量数据)等资料,各省补充收集本行政区域相关资料。

队伍组织准备:做好技术支撑单位、专业调查队伍等人员组织准备。

组织培训

2024年7月29日,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培训,全国多个省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陆续开展本省培训。

业调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制定挖损类、压占类和塌陷类土地调查工作底图和内业调查图斑信息汇总表(简称“一图一表”),下发各地开展外业调查。制作“一图一表”时,遵循图斑范围、图斑切割和数学基础要求。

外业调查

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上级部门下发的工作底图等内业成果为基础,据实增补采矿损毁土地图斑,完善采矿损毁土地状况内业调查图斑信息汇总表。

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本省实施方案,由确定的外业调查单位,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平台,通过资料补充、现场核实、走访调查等方式,开展外业调查。

全面核实“一图一表”中所有图斑的空间位置以及初判的损毁类型、成因类型、生产状态、废弃情况等信息。

对图斑的成因类型范围边界与实地边界不一致的,要采用现场调绘、测量、无人机航测等方式对图斑范围进行修正;对初判的损毁类型、成因类型、生产状态以及废弃情况等信息与实地不一致的,要进行完善。

质量检查

在调查单位开展100%自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级质量检查和成果审核,保证成果质量;质量检查采用“二上二下”的方式进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检查内容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

数据库建设

省级数据库建设: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审核认定后的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成果,按照数据库格式要求,建立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数据库,逐图斑建档立卡。

国家级数据库建设:以各省上报的损毁土地调查数据包为基础,高标准建设部省一致的数据库。

试点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国试点经验总结,结合各省(区、市)意见和建议,吸收试点工作中的有效做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为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做好准备。

试点成果

数据库成果:包括图斑矢量、遥感影像、统计汇总表格及调查成果认定表等。

文本成果:包括实施方案、调查工作总结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证明材料等。

清研观点

一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开展生态状况监测,其中就包含矿产资源开发及损毁情况、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等专项监测。开展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试点工作,是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核心职责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重要体现,为调查成果纳入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后期动态更新夯实了基础,为科学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是《通知》明确提出了“四个统一”,即充分应用自然资源部统一下发的相关数据资料,统一制作省级调查工作底图和内业调查图斑信息汇总表,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平台,按照统一格式等开展省级试点数据库建设。“四个统一”对本次试点工作的基础资料获取、调查底图制作、外业调查手段、成果数据格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有利于试点工作的高效推进。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自然资源园林部

图片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清研视点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33 Mon, 16 Dec 2024 08:06:32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33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90号国务院令,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出台背景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数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为了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主要内容

《条例》共九章六十四条,包括总则、一般规定、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义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其中第五条、二十二条、三十条、三十五条尤为值得关注,从国家层面、个人信息处理规范方面、重要数据安全以及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详细内容如下:

清研观点

我们认为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网络数据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充分发挥不同数据的价值

《条例》规定,国家根据网络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被非法利用后对国家、社会、个人的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保护,这一决策极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该制度不仅为数据保护和管理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标准,让数据处理者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明确哪些数据需要重点保护,哪些数据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保护策略,进而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数据保护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推动了数据的合理利用,在明确数据分级后,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于一定范围内流通共享,使得不同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切实筑牢网络数据安全防线

《条例》构建起体系化的网络数据管理机制,明确了各方在网络数据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了对网络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层面以及网络数据处理者均承担着相应的管理责任,形成了多方协同、共同治理的局面,有助于提高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水平。同时,《条例》还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行为也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也增强了法律法规的威慑力,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保障网络数据安全。

积极倡导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数据治理体系

《条例》中明确国家应该积极参与网络数据安全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第五章“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中,《条例》充分考量了国际合作的需求,为网络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给与了清晰的指引,也为网络数据的安全、合法、有序跨境流动提供了保障。此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数据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数据治理体系。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公共服务研究二部

图片来源 | 网络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31 Fri, 13 Dec 2024 09:30:36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31 2024年初,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将从《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咨询服务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角色与行动。

《行动计划》概览

《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的科学指引。它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气候与环境治理、投融资、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系统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从森林、草原、湿地到海洋,从动物、植物到微生物,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如自然生境丧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因此,《行动计划》的出台,不仅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面规划和部署。

战略目标明确

《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得到根本遏制,保护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体系更加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机制初步建立,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优先领域清晰

《行动计划》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气候与环境治理、投融资、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这些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

保障措施有力

《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清研观点

通过制定各区县各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任务方案,为各地方后续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同时也需要对各地区实际生物多样性种类进行摸查排查,摸查排查工作将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和技术力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基因测序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精准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凭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团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供规划与设计服务。这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与设计,可以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高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监测与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监测与评估服务。这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发布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等。通过监测与评估服务,可以及时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制定和调整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咨询服务行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

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制定

各行各业应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法律依据。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政策法规研究,提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议;参与政府组织的政策法规研讨会和听证会,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落地

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间应加强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落地实施。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项目经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供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全链条服务;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提高监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布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教育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可以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能力;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共赢发展。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提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建议;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活动的融合发展,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确保地球生态的健康与繁荣。k8凯发(中国)作为咨询服务行业的一员,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通过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助力政府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框架;通过保护项目规划与设计,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监测与评估服务,实时跟踪生物多样性状况,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技术支持与培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进步。

同时,我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因此,k8凯发(中国)还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生态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绿色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和公众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实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我们星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世界。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智慧生态环境部

图片来源 | 网络

]]>
清研视点 | 《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建议》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16 Fri, 06 Dec 2024 09:50:57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16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促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意见》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为了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务院于2017年3月18日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明确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工作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在试点城市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11月27日住建部等1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城〔2020〕9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通知,在全面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推动习惯养成、加快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四个方面提出20项措施,并明确责任单位。

随着《若干意见》中各项措施的实施,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分类制度逐步完善,全国21个省(自治区)、173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方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省级负总责、城市负主体责任”的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分类体系初步构建,46个重点城市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分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分类习惯开始养成,垃圾分类成为群众认可、媒体关注、社会热议的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2.6%。但生活垃圾分类在宣传教育引导方面仍存在不足,居民参与的意愿和主动性不足,分类投放准确率仍待提高。

基于此,2024年5月21日住建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意见》(建城〔2024〕34号)明确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带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在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以下要求:

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鼓励现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壮大队伍力量;二是按照队伍登记、志愿者招募、队员审核等步骤,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专业队伍;三是加大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建设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

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方面:一是依托现有垃圾分类资源,提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场地和便利条件;二是建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岗前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健全培训体系;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四是健全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和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

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要求加强活动统筹,制定志愿服务计划,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各类平台,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鼓励志愿者参与督导和日常巡检工作;鼓励志愿者参与基层垃圾分类治理,配合基层单位协调解决群众问题;探索接地气、有活力的志愿服务方式。

扩大宣传影响力度方面:一是要强化典型引领,树立垃圾分类典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总结垃圾分类志愿工作做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广泛宣传推广;三是打造特色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影响力。

《意见》创新点

一是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地位提升到新高度。《意见》提到“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本次《意见》将志愿服务提到新高度,提出“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并要求“各地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未来志愿服务将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点。

二是首次提出组建专业化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意见》提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环境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管理架构,按照队伍登记、志愿者招募、队员审核等步骤,推动组建专业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并且要求加强志愿者的培训管理,要打造服务阵地、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健全评价机制,说明垃圾分类志愿者应是新的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类型,要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健全的管理体系。

三是强调志愿服务下沉基层,要有系统性、创新性。《意见》要求深化志愿服务活动,要加强活动统筹,志愿者组织要有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计划,系统地考虑整个志愿服务工作,加强策划组织,增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是一种新的志愿服务类型,《意见》也鼓励激励志愿者探索服务实践方式,创新志愿服务。

清研观点

2017年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分类设施、考核考评为主,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分类体系初步构建。《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未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心将发生转变,从过去建设、考评上下功夫,到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在教育宣传上下功夫,要加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幸福感。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部

图片来源 | 网络

]]>
《关于加强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的意见》对河湖工作的启示 http://www.ymjo2o.com/?p=9714 Wed, 04 Dec 2024 08:59:21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14 2024年9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强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的意见》,进一步压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涉河湖重大问题。此次《意见》将信访、举报、领导批办、媒体曝光、卫星遥感监测、河湖巡查、部门移送,以及巡视巡察、生态环保督察、审计转办等途径获取的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占用水库库容,以及违法违规取水、排污、设障、养殖、采砂等损害河湖、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突出问题线索纳入调查范围。旨在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调查-整改-问责-处置全链条工作体系,构建全程追溯、追查有力、有错必纠、有责必追的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机制,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履职尽责。

涉河湖重大问题

涉河重大问题是指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占用水库库容,以及违法违规取水、排污、设障、养殖、采砂等损害河湖、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突出问题。

调查内容

根据《意见》全文可知,调查内容涵盖涉河湖重大问题所在河湖库的基本情况、问题发生发展过程、违法违规事实、造成影响,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等。

其中,违法违规事实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决策部署不力,如拒不整改、拖延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同时,也将调查违反河湖管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技术标准或相关规划的行为;此外,还将调查违法违规开展的涉河湖建设项目及活动,相关河湖长履行职责不到位,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导、监管职责上的缺失或监管执法不力等问题;最后,对于相关人员失职失责的情况也一并纳入调查范围。

调查流程

首先,发现涉河湖重大问题后,由水利部、相关流域管理机构或省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河长制办公室依据问题情况组织成立调查组。

接着,调查组通过多种方式手段深入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及造成的损失损害。完成调查后,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形成报告,如实反映问题实际情况,并提出处置意见和对相关人员责任追究的建议。

随后,由牵头单位向有关方面反馈调查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并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相关责任主体需按照整改要求落实整改,并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整改情况。

最后,对于调查中发现的失职失责情况,牵头单位将相关材料移交至有关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提请追责问责。

清研观点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时强调,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建立涉河湖重大问题倒查机制,对履职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履职尽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监督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从《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河长制从初步建立到全面深化,河长湖长职责更加明确具体,河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有着显著提升。近年来,水利部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解决了一大批河湖保护治理难题。

但是,一些地方涉河湖问题依然突出,个别重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反映出部分地方河湖长制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本次《意见》的出台对河湖工作有哪些意义?又对未来河湖工作做出什么指导?

对河湖工作的意义

本次《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压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明确各级河湖长、水利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加强涉河湖重大问题的调查与处置,及时发现和纠正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河湖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要进一步加强水利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共同推进涉河湖重大问题的调查与处置工作,推动形成部门协作、区域协同、流域统筹的河湖安全保护格局。通过明确涉河湖重大问题的定义、调查范围、处置流程,加强执法力度和追责问责机制的建设,为涉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涉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对未来工作的指导

《意见》强调,要健全河湖保护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动真碰硬、务实高效。通过建立健全全链条工作体系,形成警示震慑,构建全程追溯、追查有力、有错必纠、有责必追的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机制,压紧压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

《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工作对于强化河湖长制、促进河长湖长履职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畅通移送渠道,进一步保障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提高问题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的时效和质量。

在未来的河湖管理工作中,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确保所有涉河湖活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与政策导向,有力推动河湖长制的有效实施,激励河长、湖长切实履行其职责。同时,要深化运用卫星遥感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提升对涉河湖重大问题的发现与处置效率及质量。对于在这些重大问题中出现的失职、失责行为,将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形成强有力的警示与震慑作用。此外,通过公开警示案例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旨在提升公众对河湖保护的意识与参与度。

本次《意见》的发布明确了河湖管理保护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了涉河湖重大问题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旨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确保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未来河湖管理工作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并通过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提升执法效能,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履职尽责,共同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清研成果

k8凯发(中国)围绕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开展研究,与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水务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等单位开展了长期合作,在污染源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水资源管理、节水用水、供排水设施检查、水环境治理、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调查、水旱灾害防御、规划研究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多年来,秉承“节能环保、共建绿色”的使命,以“诚信为本、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逐渐形成了具有内部凝聚力、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专业团队。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资源环境研究部

图片来源 | 网络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 http://www.ymjo2o.com/?p=9712 Mon, 02 Dec 2024 09:07:44 +0000 http://www.ymjo2o.com/?p=9712 2024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体制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入新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电力系统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方案》将对未来四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工作将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行动方案》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目标,坚持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基本原则,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三个核心层面展开,一是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20字方针,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二是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立足当前发展阶段,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三是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在各项关键领域中,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重点任务具体如下:

(一)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

旨在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提升设备可靠性、优化运行管理等措施,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

针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问题,重点突破瓶颈,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外送比例,推动其快速发展。

(三)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

注重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四)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

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构建智慧化电力调度体系,提高调度准确性和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五)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

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构建智慧化电力调度体系,提高调度准确性和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六)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

针对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一代煤电技术发展和应用,提高清洁、高效和可持续性,促进绿色发展。

(七)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

针对电力系统波动和不确定性,优化电源调节性能、加强电网调节手段、提升用户侧调节能力等方面。

(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

对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加快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和拓展,提高覆盖率和便利性,助力电动汽车普及和应用。

(九)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

推动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优化运行,包括加强用户侧能源管理、提高节能意识和参与度、推动用户侧与电网互动和协同等方面。

清研观点

随着《行动方案》的发布,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该方案不仅为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更对可再生能源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方案确立了“新型化”与“清洁低碳”并重的核心导向。明确提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目标,强调清洁低碳原则,推动电力系统向更高比例的清洁能源转型,减少化石能源依赖,降低碳排放强度。

其次,方案展现了高度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不仅关注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紧迫问题,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

再次,方案强调协同推进的重要性。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程,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强大合力。

最后,方案的实施将对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水平和智能化程度,还能够有效应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挑战,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同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促进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繁荣,为我国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资料整理 | k8凯发(中国)能源电力研究部

图片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