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凯发(中国)

    清研文化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 污名化中国抗疫仍历历在目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的受害国,也是截至目前在抗击疫情中贡献最大的国家。抗击疫情,中国倾举国之力,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付出了沉重而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努力,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为全球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抗疫遭受西方“污名化”“政治化”对待

    然而,早在疫情发生之初,不少美国媒体便将病毒名称与武汉挂钩,《华尔街日报》不仅将其名称与中国挂钩,更是以《中国是“亚洲病夫”》为题发表了辱华文章。美国部分政客和极端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持续炒作“实验室病毒”等各种病毒起源于中国的阴谋论,并不断在病毒的称谓上做文章。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公然将新冠病毒名称与中国挂钩,引发美国国内和国际舆论的一片哗然和愤慨。美国政客喋喋不休地污名化中国抗疫,无疑是卑劣的抹黑行径。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挑战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多种动机围堵中国,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

    而现实的处境是: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中国的崛起须有自己话语“护卫舰”保驾护航。失去话语护卫,即便你做的全是对的,西方也说你是错的,将你的行为污名化,甚至妖魔化。

    这个问题也是中央所急切关注的。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要花大力气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有利于消解国际社会的污名和偏见,打破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有助于向世界及时传递和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以更好展现大国担当。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既没讲好,也把自己讲低、讲没了,以至于到了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正如总书记所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中国话语的建构不应依附于他者话语,而应基于中国独特传统和现实语境,基于中国自身历史和现实规定性的理论阐释,基于中国道路,应具有鲜明中国精神特质,具有中国力量。

    • 讲好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

    李子柒田园生活短视频火到国外,引发广泛关注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是中央的事情,而一个政府主导的,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全民事业,是一个需要从战略、思想到行动和措施各方面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各地要加强对所属地方媒体建设外宣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地方媒体在传播中国国际形象方面发力。

    现实中,地方媒体因为深耕本地,往往对所在地的民情、特色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各地要善于调动所在地的资源,聚焦地方特性,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把更为鲜活的内容传播出去,讲好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还是构建新的国家形象,都要尊重传播规律,讲究适度、得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无疑为相关工作亮明了原则。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而当中国故事像蒲公英一样飞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定能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