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就业工作监测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宏观政策
国务院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好政策落实,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会议指出,7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效应对新挑战,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扎实做好遏制疫情和防汛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各地要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特别要守住关键环节的关口。进一步加强洪涝等灾害预警和抢险应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受灾地区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抓好秋粮补种改种、水毁农田和设施修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完善等。二是突出做好保就业工作。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通过稳定就业保障群众收入和生活。三是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落实好既定的减税降费举措,遏制乱收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好降准资金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四是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完善并落实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合理增加国内生产,科学组织储备投放,强化重点商品市场联动监管。持续实施生活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市场供应充裕。五是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北方地区要提前做好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加强政策协调和解读,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市场主导,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强化财政、货币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二是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放大就业倍增效应。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缚创业的壁垒,加强创业支持,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三是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康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完善机制和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和大龄、妇女劳动者等权益保护。五是面向市场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人社部 | 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加强职业伤害保障是如何考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18日表示,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拟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力争尽早地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1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会上,有记者提问称,目前社会上对外卖小哥等群体非常关注,关注他们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后的保障问题。《意见》对加强职业伤害保障是如何考虑的。游钧表示,近年来,外卖小哥等群体遭遇意外事故保障不到位问题时有发生,让人痛心。劳动者在发生职业伤害后获得有效救助是基本的社会认知。由于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针对传统的用工方式设计,建立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而部分外卖小哥等就业方式相对灵活,没有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所以无法直接纳入到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他们的权益。尽管多数平台企业都是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初步解决了他们的职业伤害保障有没有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保障水平过低,这些问题单靠市场力量难以有效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我们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拟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力争尽早地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游钧指出,初步考虑:
一是要明确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是社会保险的定位,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保障制度,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大框架下建立和实施。
二是要创新制度模式,要适应平台线上经营的特点,创新政策、创新方式,畅通平台企业和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渠道。
三是要试点先行。考虑到建立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一项关系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制度创新,是全新领域,所以拟先从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职业伤害风险较大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这些行业入手,选择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市来先行试点,待这个制度运行成熟以后再有序地全面推开,有效地保障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公益性岗位
江西萍乡 |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开展公益性岗位督查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近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组织相关人员对乡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组采取查阅资料、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重点检查了各村公益性岗位设置、劳动合同签订、考勤考核、补贴资金发放、人员变动等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要求各村健全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机制,细化考核标准,推进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广西梧州 | 梧州拨付6900万元补助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梧州市财政局认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切实保障青年工作的经费投入,服务青年紧迫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全市青年全面发展。
支持强化青年教育。安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预防专干工作经费22.68万元。落实校园法治教育与研究实践基地项目共建资金30万元,支持有关部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同时落实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费40万元。
支持优化青年成长环境。落实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市本级配套资金24.6万元,用于场馆开放后正常运转。通过年初预算,安排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市本级配套资金44万元,为青年体育运动提供场所。
支持青年创业就业。今年以来,拨付就业补助资金6918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创业扶持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支出。
创业带动就业
天津 | 多措并举搭平台 凝心聚力保民生——津南区上半年就业创业工作提速增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21年以来,津南区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通过持续输出政策,多渠道搭建平台,引进培育优质人才,促进校企交流合作,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速增效。2021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就业登记34759人,扶持各类人员创业18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86万元。续积极落实专项引聚人才政策,是津南区今年以来紧抓“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招法之一。今年1月至今,津南区已经发放企业社保,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达1026.79万元。
除此之外,津南区还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在全市率先实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即2021年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利息中,除上级财政贴息以外,贷款期限内借款人承担的利息由津南区财政给予全额补贴。今年上半年,已帮扶各类创业人员18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86万元。创新方式方法,打好服务“组合拳”。在从细从实落地政策的基础上,津南区一方面创新性地打造“就业云超市——津南区人才云招聘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渐入佳境,掌沃未来”——津南区直播带岗、“创新驱动,电亮未来”——天津市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主题线上招聘会、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筑产业人才博览招聘会、津南区与海教园院校就业联盟联合双选会等线上线下人才招聘活动43场。“就业云超市”系统运行以来,已累计注册企业1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收到求职者投递简历1.2万余份。
另一方面,倾心助力产教融合。津南区会同天津大学“人才实践团”成员、天津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深入动力与电气联盟企业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博士后工作站人才需求对接座谈活动,目前双方就深入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已达成初步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津南区紧抓会展首展契机,组织召开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京津冀三地人社局签署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字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教融合中心。天津市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企业华海清科、荣程集团分别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就业指导部门签订人才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通人才成长脉络,搭建产业人才交流集聚高地,助力行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江苏常州 | 常州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8月20日下午,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精神,就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部署。讨论研究并原则同意《市委统战部关于协助常州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做好换届工作的意见》。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真正让共同富裕展现在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中、映衬在阳光灿烂的笑容里。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加快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目标,在做大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企业家和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创新业、立新功,切实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鼓励帮助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推动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要大力推动富民增收,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要持续聚焦“八个更”,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精神文化服务体系。
要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统筹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不断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会议指出,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换届工作是今年全市多党合作事业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准确把握换届的形势任务。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换届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抓好组织实施,严格工作程序。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灵活就业
福建 | 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福建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细则》以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为目标,按照平稳过渡、扩面提质、拓展延伸、协同联动的原则,健全完善就业帮扶机制,扩大就业帮扶覆盖范围,加大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力度,保持政策、资金、力量总体稳定,使有就业意愿的都可以得到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享受就业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十一项具体举措:
一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组织脱贫人口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到脱贫地区投资兴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二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对失业脱贫人口优先提供转岗服务。
三是加强劳务对接协作。鼓励市、县(区)与劳务输出地市、县(区)、乡直接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加强闽宁劳务协作,引导企业改善用工条件,加强人文关怀。
四是培树一批劳务品牌。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职业技能评价,扶持培育乡村技术带头人。以劳动品牌带动规模就业,以就业促经济发展。树立服务标杆,推广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
五是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符合条件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六是发挥就业载体作用。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就业载体的费用减免以及地方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已享受过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人员除外)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支持返乡入园就业创业基地(或就业创业园)建设。
七是引导返乡入乡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给予支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允许返乡创业人员自主选择自然人担保、园区担保、财产担保、企业互保等方式。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八是大力扶持灵活就业。支持脱贫人口在县域城镇地区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政策范围。支持脱贫人口通过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多种形式就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九是保持乡村公岗稳定。支持各地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对各县域内类似岗位聘任条件、待遇水平等予以规范统一。未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可享受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以当地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水平为限。
十是做好重点帮扶服务。认真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跟踪帮扶。将脱贫人口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对象范围,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创业实名制登记后,可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为脱贫人口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十一是实施精准职业培训。加大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符合条件的在培训期间按规定给予生活费补贴。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技工院校建设。加强技工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奖助学金政策宣传,继续做好技工院校“两后生”资助工作。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针对就业需求量大的技能单元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劳动关系
四川成都 | 成都将正式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8月12日,记者从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按照《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成公积金委〔2021〕4号)要求,成都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自2021年8月16日起施行。
成都公积金相关负责人表示,8月16日(星期一)上午9:00起,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天府市民云APP可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缴款等业务。
为更好地服务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根据《成都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管理办法》,成都公积金中心制定了《成都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缴存管理实施细则》。灵活缴存人可通过天府市民云APP(后续还将开通成都公积金手机APP等多个线上渠道)进行缴款。灵活缴存人可7×24小时发起缴款,不受工作时间及节假日限制。可结合自身收入或需要,确定缴存金额,没有缴存额度上下限的限制。缴存资金是以元为单位的整数资金。
劳动关系
云南 | 全城互动云南运营中心开业 加速劳资服务一体化进程
全城互动劳资生态交互平台云南省运营中心在昆明市呈贡区开业,此举意味着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又将进一步加快劳资服务一体化进程。
全城互动秉承以人为本、精准服务、科技创新、造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新业态下,凭借丰富的市场资源、自主的技术研发、强大的专家团队、完善的服务体系、高效的人才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线上为用户提供安全、精准、专业、全面的产品和服务,线下打造地区联盟服务中心,以人力资源服务、法务服务、财税服务为核心稳定企业发展,以搭建区域化的商城平台、供应链体系促进企业发展,以金融保险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生命力,最终实现劳资交互平衡。
山东枣庄 | “听竹”工程柔性化解劳动人事争议
“听竹”工程的理念取自郑板桥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去年在台儿庄区邳庄镇进行了探索试点,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前移关口、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探索健全非诉讼争议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协商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于萌芽状态。”枣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祁方军介绍。枣庄市已在高新区兴城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和山东贵诚集团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推广“听竹”工程,配备“听竹专员”150余人,创设“同心圆”“张鹏”“峄坛解忧”“七彩邳庄”等以团队、个人名称命名的品牌调解室53个。该市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准备利用3年时间,分三批实施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企业全面设立“听竹”窗口,配备“听竹”专员,实现“现场听诉求、现场讲政策、现场化矛盾”。
“听竹“工程设计了一整套的实施方法和协商、调解流程,通过协商、调解处理劳动争议便捷高效,也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枣庄市兴城街道办事处“听竹”专员对记者说,该市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并印发了《指导手册》。针对不同争议纠纷,枣庄市分类施策,不断优化协商、化解方法,既坚持对症下药、一案一策,又注重总结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方法,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维权成本。滕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张鹏说:“我们对不同类型争议纠纷探索实行了讲情、讲理、讲法和换位思考‘三讲一换位’工作法,不仅促进了争议纠纷‘事了结’,更让当事人‘心了结’,得到了一致认可。”
枣庄市还全面推行“纵向+横向”联通、“线上+线下”联动、“实体化+奖补”联用的“三联工作法”,构建了“听竹”窗口、品牌调解室、金牌调解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四位一体”调解工作格局,着力加强协商、调解、裁决无缝衔接,让当事人的争议纠纷实现“有处可诉、有人可调”,实现各种类型争议纠纷的有效化解。
枣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听竹”工程和金牌调解组织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督导、沟通会商等工作制度,统筹推进。截至目前,“听竹”工程共受理协商、调解案件369件,成功化解366件。
青海西宁 | 首家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成立
为进一步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8月16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揭牌仪式在城东区人民法院举行,这也是西宁首家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
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是践行处理劳动争议“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向基层延伸的新模式。成立城东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是城东区人民法院与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在为民服务方面共同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重要突破,有利于劳动争议纠纷的快速调处,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提升
上海 | 计划2021年全市发放职业培训券50万张,2022年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覆盖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应用工作的通知》,在总结前期职业培训券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依托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向有培训需求的各类劳动者发放职业培训券,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应用。
职业培训券是依托电子社会保障卡发放,作为构建劳动者实名便捷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载体,实现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的合理引导、培训检索报名、实名培训服务、精确资金监管、宏观分析等功能。通过推广职业培训券应用,对符合补贴培训条件的劳动者,可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精准发放补贴培训券,目前已发放社会化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券、企业职工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券、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券等券种,先期应用职业培训券实名制查询领取、定位打卡签到等功能;对其他劳动者发放打卡签到专用培训券。
据悉,下一步,沪人社部门将不断推进职业培训券功能的延伸应用,逐步使用培训评价、培训证书查询、就业岗位查询及推介等拓展延伸功能,逐步形成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电子培训档案,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
河北张家口 | 多层次多举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就业稳定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劳动者技能,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张家口市大力实施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为让更多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张家口把职业技能培训列入今年25项民生实事之一。该市紧密结合劳动者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培养启航计划,组织开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家政、养老服务等从业人员培训。开展重点群体免费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持续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落实以工代训扩围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逐步形成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业态,该市还将实施“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今年以来,全市已培训55274人次。其中,政府补贴性培训31517人次,完成省定任务的94%;社会性培训23757人次,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农村劳动力
甘肃 | 甘肃五部门印发《意见》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甘肃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甘肃省将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加大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力度,促进当地农村群众就业水平稳中提质。及时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帮扶,有就业意愿的都可以得到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享受就业政策,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
对跨省就业的脱贫人口,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600元,稳定外出务工规模,为集中出行的务工人员采取包车、专列(专厢)等方式开展有组织、点对点、一站式便利服务;对跨省就业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600元,由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列支;对全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有组织输转脱贫劳动力到企业实现稳定就业,且签订并实际履行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按2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脱贫劳动力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照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对脱贫人口参加培训的,在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的同时,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30元的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其中“两州一县”和甘肃省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原深度脱贫县)以及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训补贴标准可上浮10%,生活费补助标准可上浮20%;对认定的省级劳务品牌,对创建承办单位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在此基础上,对认定为国家级的劳务品牌创建承办单位,再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有条件的地区按规定落实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贴,支持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卫星城镇,发展一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提高就业承载力;争取培育引进农业加工物流龙头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就业新增长点;鼓励地方延续实施支持扶贫车间(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已享受过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人员除外)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执行时间至2021年底;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对认定的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区),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认定的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有条件的地区按规定落实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贴。
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实时调整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和部门信息共享,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对就业转失业的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北京顺义 | 区人力社保局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顺义区人力社保局“四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1.农村劳动力政策普惠化扶持模式。对用人单位吸纳市级政策惠及范围以外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给予社保补贴;对“4045”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给予社保补贴;对到经济功能区内稳定就业的重点地区劳动力给予通勤补贴等。今年以来,共兑现各项就业资金3843万元。2.“一产员工化+灵活就业”模式。对可在一产固定岗位、常规时间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引导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助其实现“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的正规就业;对在临时性、季节性岗位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持,确保享受稳定退休保障。目前,共有市级以上示范社25家,从业人员444人。3.“一村一企”结对帮扶模式。由区供销社、顺鑫控股、市政控股三家区属国企分别对接杨镇荆坨村、下营村,南彩镇小营村三个就业基础薄弱村,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确保农民就近就地就业。4.村庄社区化就业统筹模式。赵全营镇依托赢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统筹镇域前台会服、垃圾清运等服务岗位,共促进40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龙湾屯镇依托集体林场统筹浇水、涂白等平原造林岗位,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河北邢台 | 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超10亿元
日前从邢台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以来,邢台市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劳务输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已经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
线上线下齐发力,搭建人岗对接平台。主动对接、收集发布省内外用工企业招聘信息,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牵线搭桥;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主动与工业园区、产业开发区等用工重点企业沟通对接;不间断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直播带岗”等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已分期举办各类主题的网络招聘会400余场,为3090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9.2万余个,线上招聘会及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达110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1万余人。
强化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劳务协作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致富、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延伸扩展作用,构建信息互通、组织优化、服务高效的劳务输出平台。指导各县市区人社局至少建立两家劳务协作基地,在着力打造京津冀鲁劳务协作圈的基础上,先后与江苏宿迁、无锡,浙江湖州等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巩固人社扶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出台《关于全民增收为重点的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方案》并成立专班,持续推进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及时为有就业需求的脱贫劳动力推送就业岗位,对有就业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目前,邢台市有就业意愿脱贫劳动力共有61379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9775人。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内丘县、临城县两个县,已搬迁帮扶对象家庭均已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
失业人员再就业
天津 | 天津促进4.92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天津市人社部门深入推动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落实,今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回暖,招聘需求人数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新增就业20.65万人,同比增加5.42万人;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上升,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33.87%,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50.8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积极构建“以需促供、以供保需”双向发力的“大供给、大保障”人力资源促进体系,通过“线下走访+线上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缺工企业动态需求清单,并搭建“线上+线下”同步引才平台,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6500余人。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组织专场招聘活动754场,发布岗位信息73.6万个,为130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
除了通过线下“红娘”穿针引线,天津市还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为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优质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有效衔接。津南区人社局借助“就业云超市——津南区人才云招聘管理系统”,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岗位对接、简历投递、远程面试、求职指导等服务,推出直播带岗、主题云课堂等活动。截至目前,“就业云超市”共有注册企业1377家,提供就业岗位20108个。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托底安置公益岗和社区服务型岗位等方式,天津市促进了4.9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多渠道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江苏无锡 | 无锡滨湖创新就业帮扶形式 让失业群众再就业
因“太湖十年禁渔”,有着一身捕鱼本领的渔民浦建清面临“上岸即失业”的困境,而在无锡滨湖区,和浦建清有着同样境遇的渔民不在少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滨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结合本地渔民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方案,协调浦建清等27名退捕渔民成为沿太湖蓝藻打捞队队员,为净化太湖水质再次上船。从“打渔人”到“打捞人”,浦建清身份的成功转换,得益于无锡市滨湖区针对渔民定制的就业计划。
退捕渔民再上岗,只是无锡市滨湖区针对重点群体创新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滨湖区学史力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项目,滨湖区人社局针对全区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援助行动。同时,依托社保金保系统,滨湖区人社局开发了就业援助业务模块,为每个援助对象建立援助档案,做到“一人一库”,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精细化服务、全过程留痕。
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滨湖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及安置力度,根据“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原则,深入挖掘保洁、保安、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这一群体再就业。据统计,2021年已累计开发158个公益性岗位。
广东广州 | 广州以工代训补贴等多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实施
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5部门发布了《转发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及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继续实施以工代训扩围政策、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等。其中,明确继续2021年以工代训补贴申报,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和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中小微企业补贴时限为2021年1-6月;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四个行业的大型企业补贴时限为5-6月份。
《通知》明确,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及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具体按粤人社函〔2021〕167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根据国家文件,各地可采取后台数据比对方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是指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
此外,继续组织开展2021年以工代训补贴申报,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和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中小微企业补贴时限为2021年1-6月;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四个行业的大型企业补贴时限为5-6月份。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界定对比年度为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1月1日之后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标准继续按粤人社规〔2020〕38号文件执行,即符合规定的参保职工每人每月500元。受理期限截止到2021年9月15日,补贴发放期限截止到2021年12月25日。
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继续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补贴标准按《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各职业(工种)及专项职业能力补贴(指导)标准的通知》(粤人社规〔2020〕6号)的规定执行,技能等级证书补贴标准按《关于公布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第二批新增补贴工种(项目)和补贴标准的通知》(粤人社函〔2020〕295号)的规定执行。
继续实施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政策,具体按《关于印发〈广东省就业创业补贴申请办理指导清单(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粤人社规〔2021〕12号)的规定执行。根据规定,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次500元。就业见习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按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高于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补贴金额给予补贴。2021年12月31日前,见习期未满即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可申请剩余期限的见习补贴。《通知》还明确,认真做好毕业生基本就业、升学入伍、创业扶持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入伍征集数量,技工院校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享受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入伍政策。